《寂寞大師Final Portrait》Not completely, just perfectly.

關於本片

獲得柏林影展競賽片、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美術設計提名。故事改編瑞士當代藝術家賈科梅蒂*的真實故事。1964年,賈科梅蒂在他巴黎的個展遇見美國藝術評論家詹姆斯洛德,並說:「當我的模特兒,幾天就好」。

意外受到賈科梅蒂邀請的詹姆斯,出於虛榮和好奇,答應了他的請求。只是,原本的幾天變成一週、兩週…這段期間藝術家表現出的狂喜、煩躁以及不知所措,似乎讓期限變得遙遙無期,這讓詹姆斯不禁思考,賈科梅蒂能否完成他滿意的一幅肖像畫?故事就在又髒又擠的畫室、創作的美麗與混亂,以及孤獨的天才藝術家之中展開。

(以下微雷)
不得不說導演這次的選角非常傳神,而且也將藝術家的性格和生活給真實呈現出來,讓我想起先前因為工作的機緣,有機會與前輩藝術家L相處的回憶,等於是讓我不自覺得帶入電影中評論家的角色。那時很幸運有機會拜訪那位L,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年(還是三年?),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前往L的住所。L家相當清幽,有位吵架可以吵得很兇,卻互相需要彼此的師母,而美食、攝影和體驗生活則是他的情婦。L很有個性,講起話來非常直接(也相當精闢),並且對於不好的事情(像是時事、某些個人的行為舉止等等)相當尖酸苛薄,就像電影中賈科梅蒂批評畢卡索那樣,相當不留情面,真的就跟電影演得一樣,從旁觀察下來,L的生活模式*某種程度來說,其實比上班族還上班族,他只對創作相關的事情感興趣,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他人打理,常常走進熟悉的店裡點上差不多的菜色,自顧自的吃飽後開始與熟人噓寒問暖,再去熟悉的海邊繞上一圈,而這些都只是創作的養分。

也因為有這樣的機緣,在看到這部電影時,非常喜歡中文翻譯出來「寂寞」二字

*關於藝術家的生活,推薦可以看紀錄片《一個人的收藏》或是他的,會對於藝術家有更近一步的了解。

關於寂寞
通常不是我們找到寂寞,而是寂寞找上了門,我們都是被寂寞給擄獲走的人。
怎麼說呢?

藝術家的正職是創作,在創作出能夠與人呼應的作品之前,得先跟自己呼應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要先感動自己,才能創作出感動他人的作品。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對一件物品、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產生雞皮疙瘩的感覺,以我來說,那是一種「感同身受」的感覺。那你該怎麼做?只有不斷地挖掘自己,甚至有些藝術家將自己的過去的傷痛化為創作,比如說近期在北美館展覽的塩田千春,直視自己記憶中的創傷。

那樣深入內心的感覺很難形容,是很赤裸裸的,伴隨著懷疑、恐懼、脆弱,過程有點像是變化版的薩提爾的冰山理論,藝術家在創作時,都得經歷過這樣的過程,而且是每次,且每一次都只能比上次挖得更深。也正因為只能獨自面對,很難與其他人產生連結,外在的任何評價比不上內心的直覺,能做的只剩不斷重複的創作與逼問自己,重複到無法接住自己的內心,這時能與他作伴的,就只有寂寞了。

反抗與反抗的副作用
或許正是因為無法接住自己的內心,對於外在的事物也就沒空打理。電影中你只會看到一個停不下來的工作狂,渴望與他人、家庭的互動,但呈現出來的是與外界若有似無的連接,他對於世界所作出的反抗,大概就剩下與情婦的玩鬧了。在電影裡,賈科梅蒂提到:「她給予我的比這多更多」,他依賴到無法自拔,卻因為這樣造就了藝術作品,但也落入了惡性循環的副作用之中。

電影中的賈科梅蒂愈到晚期,就愈是自我懷疑,彷彿他的成功僅是接住人生中那幾次的靈光乍現。這副作用除了影響自己,伴隨而來的是對身旁的人的影響。賈科梅蒂不是那種平易近人的藝術家,對身邊的人展現出狂喜、煩躁以及不知所措的個性,都讓我感受到,他與寂寞激烈搏鬥過後的行為。回憶在與L相處的過程中,我發現L喜歡與有內涵且熟識的人相處,這時總是會露出孩子般的笑容,但在朋友離開時,會露出「你們要走囉!?不再多逗留一下嗎?」的表情。

因為他知道回歸到自己一人時,寂寞就會找到他,只是藝術家都像是個小孩子,下意識地躲著,卻不逃走。
我一直在想,如果逃走的話會怎麼樣?或許藝術家就不會受煎熬,可以體會生活的樣貌,只是這樣一來,是「完成」一件作品,沒辦法創造出「完美」的藝術品,這似乎是藝術家永遠的課題。

《寂寞大師》的調性和節奏就像是隨手寫下的日記,緩慢、破碎且有點沈重,不過因為我們是觀眾,用這樣的距離來看一個人的人生比較沒有負擔,也讓我們客觀的思考天才藝術家的天賦,究竟是祝福還是詛咒…

最後附上電影中喜歡的幾張劇照和原因。第一張是在工作室裡,賈科梅蒂準備畫畫的照片。照片中的雕像、賈科梅蒂和詹姆斯形成一個三角形,雕像和詹姆斯看著賈科梅蒂,而賈科梅蒂很認真的觀察詹姆斯。色調部分選擇冷色系,而且帶有灰暗的調性。導演在拍攝工作室的場景常常出現這樣三角形的構圖,就好像有人從旁「觀察」藝術家在做什麼事情,有時候是雕像,有時候是旁人,加上色調的選擇,會有種旁人在觀察藝術家的心理狀態和他創作過程的感覺,當然也有第三者不小心闖進兩人獨處的時光(?)的可能性(有一幕是藝術家做雕塑做到一個段落,準備要去吃飯,完全忘記跟詹姆斯有約,等到詹姆斯來了之後才想起這件事情,可是在畫面上和氣氛上都像是詹姆斯不小心打擾到藝術家),而色調的部分,我認為是表達藝術家當下的心境(當然也有可能是詹姆斯,都說得通),從最初什麼都畫不出來呈現抑鬱的色調,到完成作品後的陽光灑入,充滿明亮且溫暖的色調,雖然明顯,但是很細膩的鋪陳。

第二張則是賈科梅蒂和詹姆斯外出散步,色調明亮且溫暖,不管在電影中的哪個時間點,只要外出散步,都是呈現溫暖的色調,甚至在結尾時,還提升了一個層次,接近到過曝的邊緣。離開工作室的時段,應該都是兩者最放鬆的時候,藝術家古怪的脾氣消失了,而詹姆斯從一個「被畫者」的身份,變成「朋友」的角度認識藝術家,並試著理解這位天才的內心(當然還有解脫的成分在裡頭哈哈哈)。

*賈科梅蒂是誰

賈科梅蒂是瑞士國寶級當代雕刻家與畫家,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,只要Google 「瑞士法郎 100元」,就可以看到藝術家的頭像。他的作品於世界各大美術館如羅浮宮、英國泰特美術館、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等皆曾盛大展覽。而他的青銅雕刻品《Man Pointing》是有史以來最貴的雕塑,在2015年以1.4億美元(約43.4億新台幣)售出。